第一千零零章 西北捷报 (第2/2页)
他知道,官家的这番话其实是在点他,含蓄地责怪他太软弱,明明是占着理的事儿,却被他说得好像自己理亏了似的。
  
  瞻前顾后,生怕破坏了联盟,破坏了宋辽关系,他的这番话已引起了官家的不满,只是终究为了照顾宰相的颜面,官家没有直接斥责而已。
  
  在座都是朝堂上浮沉数十载的老狐狸,官家的这番话里含蓄地说了什么,众人岂能不知?
  
  于是众人的目光装作不经意地从章惇的脸上扫过,迎着众人各异的眼神,章惇的脸色愈发难看了。
  
  一阵尴尬的沉默后,赵孝骞拍了拍手,道:“以牙还牙,倍以报之,子曰‘以直报怨’。”
  
  停顿片刻,赵孝骞缓缓道:“冲元先生,烦请枢密院出调兵文书,朕再下一道旨,令幽州边军折可适领军一万,北上越境,进入辽国境内百里,凡遇契丹游牧部落村庄,亦屠戮抢掠,之后领军撤回幽州。”
  
  “礼部尚书和鸿胪寺卿召辽使训责,光明正大地告诉辽使,我幽州边军已经奉旨北上越境,辽军杀了我大宋多少边民,烧了多少村庄,抢了多少财物,我大宋边军数倍报之。”
  
  “辽主耶律延禧如若不服,宋辽两国联盟就此作罢,大宋王师从西北撤回,宋辽两国不妨先开一场大战,请辽军再试我王师锋芒是否如往昔。”
  
  许将等人纷纷起身应是,众人的神情振奋,满是激动高昂之色。
  
  虽说官家的这个决定有些冲动,但……真的很提气,很解恨,很爽。
  
  此时的众人,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强汉盛唐的风采,那种“虽远必诛”的强横霸道的气势,这种气势在时隔数百年后,终于重新回到了中原王朝的君主身上。
  
  大宋幸甚,天下幸甚!
  
  君臣议罢,众人正要告退,突见郑春和一脸喜色匆匆入殿。
  
  “禀官家,西北前线种建中紧急军情奏报,靖康二年正月初九夜,种建中所部六万精锐王师与西北边帅章楶会合后,西进二百余里,与西夏边军遭遇,交战于西夏定州之郊。”
  
  “此战,我王师首战告捷,共歼西夏军两万余,种建中率部乘胜追击,攻克西夏定州城,西夏军不能敌,仓惶退守百里之外。”
  
  话刚说完,殿内众人一阵欢呼,这些大多花甲之年的老头子,一个个竟露出少年郎的激昂兴奋之色。
  
  枢密副使安焘,六十多岁的老头儿,走路都佝偻蹒跚,摇摇晃晃都快办丧事了,此时竟身形矫健地跳起一尺多高,忘形地用力一拍桌子,激动大吼道:“壮哉我大宋王师!”
  
  在座唯有赵孝骞神情最是镇定,这个结果早在意料之中,大宋王师装备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火器,战场上几乎是无敌的存在,不胜才叫奇怪。
  
  众人欢欣激昂不已,赵孝骞却冷静地问道:“种建中的奏疏上可有说我军将士的伤亡情况?”
  
  郑春和躬身道:“此战我军将士伤亡共计两千余,其中阵亡者千人,重伤者千人,轻伤未计其中。”
  
  赵孝骞皱眉:“我军火器射程数百步,两军对阵,敌人没有道理破我前阵,为何会有伤亡?”
  
  郑春和忙道:“种帅在奏疏里说,是因为西夏军绝境之时的疯狂反扑,他们牺牲了主力前军,以人墙战马为遮挡,护送后军弓弩直到射程之内拼命放箭,才造成了我军的伤亡。”
  
  赵孝骞点头:“枢密院拟旨,告诉种建中,此战过后再接再厉,朕等着他们接连不断的报捷,另外,每次战后都要复盘总结教训,调整战术和阵型,尽量减少我军将士的伤亡。”
  
  许将躬身领旨。
  
  赵孝骞微笑着扫视众人,道:“最后,把这道捷报传出去,告诉天下臣民,也让大家高兴高兴,无论权贵还是平民,听闻捷报欢喜之余,自然要好酒好肉庆祝,也顺便刺激一下咱大宋的消费。”
  
  前线的捷报令众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,大家似乎都坐不住了,迫不及待想把捷报分享出去,顺便回家好酒好肉庆祝。
  
  于是众人纷纷起身告退。
  
  赵孝骞送走了众人后,回到了殿内,脸上渐渐露出了舒坦欢欣的笑容。
  
  “今晚必须庆祝一下,弄一壶好酒,再亲自下厨炖个大蹄膀,一个红焖羊肉,一个清蒸鳜鱼……”
  
  赵孝骞喃喃念叨着,旁边的郑春和听到了,满脸带笑地道:“官家好心情,奴婢看着也欢喜。”
  
  “官家若要庆祝的话,前些日有人送了一只风干的熊掌,不如今日借着这大喜之事,官家品尝了吧。”
  
  赵孝骞两眼赫然睁大:“熊掌?谁送的熊掌?朕为何不知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