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七章 王战 (第2/2页)
刘彭祖连这个都不知道,却说对《淮南子》无比痴迷,这怎么说都说不过去。
刘彭祖脸色一变。
“赵王殿下。”
御史大夫张汤走入了大殿中央,笑望着他问道:“殿下所说与几位诸侯王、阳信长公主有过会面,下官斗胆请问,所聊何事?”
“回忆先皇,感恩陛下,展望未来。”刘彭祖给出了个永远不会出错的回答。
“在密室中?”张汤笑容不减道。
光明正大的事,却要在黑暗无人的地方说,只能证明会聊的事,不是像说的那样正大光明。
刘彭祖身体一震,强制镇定道:“有何不可吗?”
“无有不可,但下官不知道,殿下的回答,胶西王殿下、胶东王殿下,以及常山王殿下,也做如是之答?”
张汤望向了孝景帝位下其他三王,刘端、刘寄、刘舜,“三位殿下,密室之会,真如赵王殿下说的那般简单吗?”
面对问询,三王都流露出了慌乱之色,事情至此,已然明了。
他们的王兄,与匈奴勾结,不惜以代地为代价,换取匈奴一族的支持,达成不可告人的目的。
而他们,受到王兄的蛊惑,在藩国及藩国附近郡县制造混乱,分散朝廷注意力和兵力,险些致大汉朝于万劫不复之地。
虽然不是有意勾结匈奴,但在无意中配合了匈奴,这真的是个“误会”,但能解释吗?
根本解释不了!
再说,所受的“蛊惑”是什么,中伤太子,迎回皇帝。
历朝历代,刺王杀驾都是天下第一等罪过,意欲结束君王执政,形同谋逆,是天下第二等的罪过,而上君的惩罚,陇西李家就是现成的例子。
再加上“君子论迹不论心”,配合匈奴突袭行动,他们的大侄子,可能会心软吗?
胶西王殿下刘端,当即给出了回答,“是的,密室中,闲聊家常,仅此而已。”
他患有痿病,又无子嗣,以后逢年过节连祭祀的人都没有,不必为下世想,就无软肋,如果认罪,哪怕不死,也少不了除王撤藩,此后半生被圈入高墙之中,了无生趣,不认罪,赌一手大侄子、朝廷没有证据,万一赢了,他还是威风八面的大汉胶西王。
如果董仲舒在此,必然会看出胶西王赌性又犯了,也知道,胶西王又要输了。
因为,殿下从来没有赌赢过。
胶东王刘寄、常山王刘舜,是一母同胞的至亲兄弟,心意有几分相通、相似,但见胶西王放手一搏,同时坚定了下来,作为高皇帝嫡系血脉,他们的身份能支撑他们的道义,再坏也坏不到哪去。
“是的!”刘寄、刘舜异口同声说道。
御座之上,刘据吐出一口气,不知道是叹了口气,或是松了口气。
叔伯的选择,让他很是失望,也让他不必为难。
张汤笑容灿烂,对三王的回答非常满意,冲着殿外说道:“带上来吧!”
遍体鳞伤,只留口舌能动的汉奸中行法被抬入宣室殿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