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二章 中都恐慌,金帝震怒欲和谈 (第1/2页)
中都,车水马龙,人声鼎沸。
黄土沙砾铺就的官道上,往来的商旅、挑夫、马车络绎不绝。
酒肆、茶馆、绸缎庄鳞次栉比,伙计们的吆喝声、客人的谈笑声与马蹄声、车轮声交织在一起,构成一幅热闹的市井图景。
就在这时,一支规模庞大的商队缓缓驶来西城门外。
每一辆马车上,都插着一面白色旗帜,上面写着一个醒目的“范”字,正是大同府范家商行的车队。
范忠信骑着一匹枣红马,走在车队最前方。
他身着锦缎长袍,腰间挂着一块羊脂玉佩,脸上带着商人特有的精明笑容。
这几年,范家借着与北疆的走私贸易,实力突飞猛进。
从最初的小商铺,到如今大同府最大的商行之一,短短几年间,身价翻了几十倍,甚至将生意拓展到了中都这座大金都城。
“这次从漠北运来的火折子、琉璃盏,还有北疆的皂块、胭脂,在中都定能卖个好价钱。”
范忠信心中盘算着:“等换了粮食回大同,就算利润不如从前,也能赚上一笔。”
如今的生意早已不如最初那般好做。
战争与各地天灾,让金国的粮食价格不断上涨。
而漠北的垦荒初见成效,粮食供应渐趋稳定,价格也回落不少。
原产地涨价、倾销地降价,作为中间商的范家,粮食贸易的利润被大幅压缩。
好在北疆有不少中原稀缺的商品,火折子耐用便携,琉璃盏晶莹剔透,皂块、胭脂更是贵族女子的心头好。
这些东西运到中都,往往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。
而北疆也需要丝绸、茶叶、粮食等,这些东西运到漠北,价格也能上涨好几倍。
靠着这两下倒卖,范家的生意才得以越来越大。
可范忠信不知道的是,关中之战后,北疆军打通了与宋国的边境线。
川蜀的茶叶、丝绸无需再通过金国商人之手,可直接经关中走黄河运往漠北,届时这些商品的价格将大幅下降。
他赖以为生的走私贸易,很快便会受到冲击。
车队抵达城门口,一名城门尉带着几名士兵上前检查。
范忠信连忙翻身下马,脸上堆起笑容,悄悄将一锭银子塞到城门尉手中:“大人辛苦了,一点小意思,不成敬意。”
这城门尉与范忠信早已打过几次交道,知道范家在大同府颇有势力,背后的靠山在京城也有不小的影响力。
他掂了掂手中的银子,脸上露出笑容,对着士兵们挥了挥手:“例行检查,看看车上都是什么货物。”
士兵们查看马车,见里面果然是火折子、琉璃盏、皂块等商品,没有违禁之物,便连忙报告:“大人,都是正常货物。”
城门尉点了点头,对着范忠信笑道:“范掌柜,进去吧,下次有好货,可得先想着咱们弟兄。”
“一定,一定!”范忠信连忙应下,指挥着车队准备进城。
可就在第一辆马车刚要驶入城门洞时,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,伴随着漫天沙尘。
“驾驾驾~”
“驾~”
“闪开,统统闪开。”
一名骑士快马加鞭奔来,背上插着三支红色令旗,口中高声呐喊:“关中八百里急报!关中八百里急报!无关人等速速闪开!”
城门尉脸色骤变,连忙对着车队喊道:“快!把车赶到路边。”
“城门洞里的马车赶紧走,给传令兵让道。”
说着,又派了两名骑兵上前,一前一后,在前面开路,确保传令兵能以最快速度将战报送到枢密院。
范忠信连忙指挥车队退到路边,看着那名传令兵疾驰而过,马蹄扬起的尘土溅了他一身。
他却顾不上擦拭,心中满是惊讶与疑惑:“关中?怎么会有八百里急报?”
如今的金国正处于三线作战的困境,中原与宋国打仗,北面介壕防线遭遇北疆骑兵的反复袭扰。
而关中更是战火纷飞,北疆军在覆灭夏国后悍然南下关中,将金军打得损失惨重。
此前他在大同府听闻,朝廷已从中原调派大军支援关中,宣称能很快便能收复失地,将北疆军赶回河套。
可看这传令兵急切的模样,哪里像是打了胜仗的样子?
“难不成……关中的大军又失败了?”一个大胆的猜测在范忠信心中冒了出来。
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。
不久后,一则令人心惊的消息悄悄蔓延开来。
“关中战败了!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。”
原本热闹的市井瞬间陷入一片哗然。
“关中的十万大军啊,就这么没了。”
“完颜纲大帅带着残兵逃回了长安,据说把泾阳、咸阳又给丢了。”
周围的人瞬间倒吸一口凉气。
“怎么可能?朝廷不是刚派了三万援军去吗?加上之前的兵力,怎么会败得这么惨?”
有人满脸疑惑,显然不愿相信这个消息。
“谁说不是呢!可俺那在兵部当差的哥哥说了,这消息是从枢密院传出来的,错不了。”
另一名汉子也悄悄说道:“北疆军太厉害了,据说在子午岭一带设伏,把咱们的援军包了饺子,连夹谷沙宁将军都战死了。”
“完了完了,关中这下子是丢定了。”
“不只是关中,介壕那边也有北疆的好多骑兵劫掠呢。”
“怎么感觉哪都有北疆军啊?北疆的地盘比大金国还要大?”
“可不是嘛!听说大得很。”
“哎,这北疆军要是继续南下,咱们中都岂不是危险了?”
有人开始担忧起来,脸上满是恐慌:“之前听说他们在漠北、河西那边就很能打,没想到连咱们大金的精锐都挡不住。”
一时间,焦虑、恐慌的情绪在中都蔓延开来,原本繁华的街道,似乎都笼罩上了一层阴影。
范忠信此刻正坐在城南的“清风茶肆”里,刚卸下货物的他本想喝杯茶歇歇脚,却被周围茶客的议论声吸引。
当听到“关中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”时,他手中的茶杯猛地一顿,滚烫的茶水溅在手上,他却浑然不觉,眼中满是震撼。
他虽猜到关中可能战败,却没想到败得如此彻底。
恍惚间,范忠信想起了多年前的往事。
那时他还是个走投无路的小掌柜,为了生计,冒险踏上了丝绸之路,前往西域闯荡。
正是在西域,他第一次听说了“北疆”这个名字,并且亲眼见识到了北疆铁骑的恐怖。
那是一个在西域迅速崛起的强悍势力,不仅攻城略地,还将西域强国高昌打得都城沦陷,最终俯首称臣。
“可笑我当时还以为,北疆的势力也就止步于西域了。”范忠信在心中喃喃自语,眼中满是复杂。
可谁能想到,这些年北疆的扩张速度如此惊人。
从河西走廊到陇西,从河套到漠北,再到如今的夏国,甚至在关中数次全歼金国大军。
这个曾经只在西域闻名的势力,如今已成长为能与大金抗衡的强大存在。
一个念头突然在他心中冒了出来:北疆会入主中原,执掌天命?
这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,前有鲜卑,后有女真,都是从草原边荒崛起,以绝对的武力南下击败了中原的政权,问鼎天下。
他们这些蛮夷都能做到,本就有着汉人血脉的北疆人,希望岂不是更大?
“与北疆人的生意,绝不能断,甚至要做得更大。”范忠信心中暗暗说道。
如今北疆势头正盛,连大金都屡屡战败,若是能抱紧北疆这棵“大树”,或许就是他们范家一飞冲天的机会。
之前靠着与北疆的走私贸易,范家已经从一个小商铺发展成大同府的大商行,若是押宝北疆,等到日后北疆入主中原,范家的未来不可限量。
皇城的大庆殿内,气氛压抑得几乎让人喘不过气。
鎏金御座上,金章宗完颜璟脸色铁青,原本因中原大败宋军而舒展的眉头,此刻紧紧拧在一起,眼中满是怒火。
就在半个时辰前,关中战败的急报被呈递到殿上,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,如一盆冰水,浇灭了他所有的喜悦。
“说,到底是怎么回事。”
完颜璟猛地一拍御案,声如惊雷,震得殿内群臣心中惊颤。
“朕刚派了三万援军去关中,加上完颜纲原本的兵力,足足十万大军,怎么会败得这么惨?”
“刚刚拿到手的泾阳、咸阳等地,又丢给了北疆蛮子,你们告诉朕,这到底是为什么?”
兵部尚书跪在地上,浑身发抖,声音带着颤音:“陛下息怒……据完颜纲将军的奏报。”
“北疆军狡诈异常,先是以庆阳为诱饵,牵制我军主力,随后暗中调集两镇精锐,突袭东路军,导致夹谷沙宁将军全军覆没。”
“之后又以主力骑兵日夜骚扰我军,待我军疲惫之际发起总攻,将士们虽拼死抵抗,却终究不敌……”
“不敌?”
完颜璟怒极反笑:“我大金的十万精锐,竟然敌不过区区几万北疆蛮子?”
“当年覆灭辽宋的时候,我大金几万兵力就能横扫天下,如今十万大军,却连北疆军都挡不住?”
一旁的枢密使连忙上前,躬身道:“陛下,如今当务之急是稳定关中局势。”
“完颜匡将军已率领三万大军抵达华州,可暂守渭河南岸。”
“完颜纲将军带着残军驻守长安,秦州因地形险要,仍在我军手中。”
“目前关中虽丢失大半,却还剩下长安、渭南、华州、宝鸡、秦州几座城池,田亩虽只剩关中之三成,却也能勉强支撑军需。”
听着枢密使汇报当前关中的形势,完颜璟脸色没有丝毫缓解,冷声说道:“支撑军需?”
“十万大军都没了,现在只剩下五万残兵,怎么支撑?北疆军若是继续南下,这几座城池能守得住吗?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