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篇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通篇文学 >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> 第1120章 大儒辩经

第1120章 大儒辩经

第1120章 大儒辩经 (第1/2页)

眼见万年急火火的叫人来拟旨,苏曜莞尔一笑,揽住了她的肩膀说:“且不急在这一时的。旨意可先发往洛阳,但不用说那么明白,给他们点暗示,把气氛先炒热起来。”
  
  “就连禅让都要讲个三辞三让的,他们这一发请示你就急火火的应了,岂不是显得咱们太过急切,反倒落了下乘?”
  
  万年闻言,脸颊微红,立刻领会了苏曜的意图,娇嗔地看了苏曜一眼:“夫君说的是,是妾身心急了。这‘天皇’尊号,非同小可,岂能一请便受?自当由群臣再三劝进,天下万民翘首以盼,方显天命所归,水到渠成。”
  
  她随即唤来侍立在门外传讯而来的尚书郎,口述旨意,语气转为庄重沉稳:
  
  “传朕旨意至洛阳:唐王殿下平定海东,功盖寰宇,万民景仰,朕心甚慰。然尊号之事,关乎国体礼法,不可轻决。着太傅卢植、骠骑将军袁绍还有侍中荀彧等公卿,广纳群议,详考古典,务求妥洽,以安社稷,以顺民心。议定之后,再行奏报。”
  
  这道旨意看似将皮球又踢回给了洛阳朝臣,实则暗藏玄机。“功盖寰宇”、“万民景仰”已是定下基调,“详考古典”更是暗示要在故纸堆里找出“天皇”尊号的依据或类似先例,为其正名。
  
  尤其是在圣旨最后,万年还漫不经心的又补了一条任命,即——扬州刺史卫明,升礼部尚书。至于原礼部尚书周忠,则转任工部尚书。
  
  很快,这道旨意就由快马发出,直奔洛阳,当即就给朝堂一阵新的冲击。
  
  太傅卢植与侍中荀彧对视一眼,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与一丝无奈。女帝旨意中“功盖寰宇”、“万民景仰”八字,几乎已是明示,而“详考古典”更是点明了方向——不是讨论该不该加尊号,而是要为这前所未有的“天皇”尊号找到合乎礼法的依据和辉煌的先例。这无疑是要他们这些饱读诗书的大臣,去完成一项“量身定制”的考据任务。
  
  骠骑将军袁绍则心中暗喜,女帝点名让他参与议定,无疑是肯定了他此前在朝堂上力挺“天皇”尊号的立场,这让他在与新贵的交好中又占了一步先机。他立刻出列,声音洪亮:“陛下圣明!唐王殿下之功,确非寻常礼法可容。臣等必当竭尽全力,博览群书,考究古制,务使尊号之议,既合天心,亦顺民意,不负陛下与殿下重托!”他这话看似回应旨意,实则已将“天皇”尊号视为既定事实,讨论的只是如何使其“名正言顺”。
  
  而原礼部尚书周忠,听到自己转任工部尚书之后,顿时是脸色煞白。他本想质问这是否陛下的本意,但很快就闭上了嘴,随即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。
  
  工部虽看似与他的礼部同级,且掌天下工役、水利、器械制造等实务,权责亦重,但于他这等以经学传家、恪守礼法的老臣而言,离开清贵显要、掌管天下文教礼制的礼部,转而去负责那些“奇技淫巧”与土木工程,无疑是一种明升暗降,更是一种明确的信号——他的保守立场已不再适合主导即将到来的、颠覆传统的“天皇”尊号确立大典。陛下与唐王需要的是一个更能“体会圣意”、勇于“创新”的礼部尚书。
  
  他瞥了一眼身旁那位因提出“天皇”尊号而新晋擢升的卫明,只见对方神色平静,坦然受之,眼中却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锐气。周忠心中了然,这朝堂的风向,是真的彻底变了。他最终只是躬身领旨,涩声道:“臣…周忠,领旨谢恩。”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和离后,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,开局混沌道体!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:开局满级力量,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: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