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8章 超圣 (第1/2页)
“什么?!”
“竟然说是天皇???”
“你,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?”
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。
本来嘛,面对苏曜这一波又一波无可置疑的武功,就连刘虞和刘表这等宗室保皇的死忠也不得不承认,他们无法再压制朝野之间的呼声,要被迫承认唐王与帝同尊的地位了。
然而,让他们万没想到的是,这个一向被视为唐王心腹的扬州刺史卫明,竟然在这个关头给他们扔了个重磅炸弹.
“卫刺史疯了不成?!”太常寺卿刘虞气的是胡子乱抖,“天皇之号,上古未有!自三皇五帝至于秦汉,唯天子称‘皇’称‘帝’,藩王虽尊,亦不过‘王’‘公’之爵!此号一出,莫说与帝同尊,你这是要颠倒纲常,居皇帝之上啊!”
议事堂内死一般的寂静,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卫明身上。就连一向支持苏曜的荀彧和卢植等人也面露惊愕,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提议震住了。
“刘太常所言有理。”
侍中荀彧犹豫再三后口:“天皇二字分量太重,自三皇五帝,乃至秦皇汉武,唯受命于天、统御四海者方可称‘皇’!唐王功高,加九锡、冕十二旒,位在诸侯王上,与帝同尊已是旷古殊荣。若再加天皇号.刺史又欲置陛下于何地也?”
卫明却神色不变,他整了整衣冠,从容出列,向御座上的万年女帝(虽女帝未临朝,但礼仪不可废)和代表唐王的空位方向各施一礼,然后才面向群臣,尤其是主持朝议的太傅卢植,侃侃谈道:
“文若先生、刘太常此言,某不敢苟同。诸位只知‘皇’为天子专属,却忘了‘天皇’二字的本意。”
他抬手指向殿外,仿佛能透过宫墙看到洛阳城外那些跪拜苏曜的百姓,看到海东之地供奉的“赤袍神”画像:
“唐王殿下何许人也?骑狮鹫而巡九天,执金杵而御雷霆,平诸侯之乱以安我中土,破贵霜、安息而扬汉威西域,定三韩、服倭岛拓海疆万里。此等功绩,非‘人臣’所能概括;此等神异,非‘王侯’所能匹配!”
“昔日大禹治水,救万民于洪涛,万民尊其为‘夏后’;商汤放桀,解天下于倒悬,诸侯奉其为‘武王’。殿下今日之功,远超禹汤——他不仅平定乱世,更将我汉家文明播撒至沧海之外,让蛮夷知礼仪、化蛮荒为膏腴。此等伟业,若仅以‘王’爵相称,岂止是寒将士之心?更是违逆天命、辜负万民!”
“你,你竟敢把唐王也三代相比?”
礼部尚书周忠大为震惊。
要知道,夏商周三代的开创之君,在儒家经典中均已被奉为圣王,其地位近乎神化。
三代之业,那是每一个儒生毕生的向往与追求,卫明此举,无疑是将苏曜抬到了与上古圣王并肩的高度!
这简直是荒谬离谱。
但,似乎是受到了卫明的启发,刚刚一直沉默观望的骠骑将军袁绍,突然站出来声援,火上浇油说:
“周尚书此言差矣,依袁某看,唐王之功业、之神异,早已超迈三代圣王!”
袁绍声音陡然拔高,字字铿锵,环首群臣道:
“昔大禹治水,止祸于中原;商汤放桀,定鼎于九州。可殿下呢?他跨昆仑而平贵霜,临安息而擒其王,渡沧海又收三韩、定倭岛——昔日圣王未及之地,皆为我汉家疆土;圣王未化之蛮夷,皆奉我汉家正朔!此非‘超圣’,何为‘超圣’?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