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风筝断了线,风却还在吹 (第1/2页)
南市的烟尘尚未落定,蹄声已如雷霆滚过长街。
沈观立于废庙石阶之上,衣角翻飞,目光紧随那队禁军铁骑远去的背影。
旌旗猎猎,上书一个“裴”字,在晨风中撕扯出刺耳的声响。
他心头一沉。
红纱娘那未竟的歌谣还在耳畔低回:“洛阳城破夜,听钟三更……”可此刻响起的,却是大理寺方向急促的鸣锣示警——有重案突发,禁军直入中枢,非同小可。
不多时,一名巡防营衙役气喘吁吁奔来,额上沁汗:“沈评事!户部郎中裴承业……昨夜暴毙家中!其子小风筝当场被捕,罪名‘弑父疯症’!”
沈观眉峰骤敛。
裴承业?
他脑中电光火石般闪过一页账册——黄守文私藏的转运司签押名录上,赫然列着这个名字。
正是三年前科举舞弊案中,负责地方名额调配的关键人物之一。
而此人,竟与兵部侍郎裴仲昆同属裴党核心,为同一族系!
巧合?未必。
他转身便走,步履如风。
回大理寺调卷不过半炷香工夫,可当他翻开案宗时,眉头越锁越深。
案发当夜,裴府四门落锁,无外人出入记录;家仆称少爷小风筝整夜喃喃自语,抱着一只破风筝在院中转圈,直至天明被发现跪在父亲尸首前,满手血污,口中只反复念叨:“线断了……风带不走它……”
而死者胸口,正压着一只断翅纸鸢。
沈观指尖微颤。
那画片他已在卷宗附图中见过——骨架细若柳枝,通体以云纹银丝缠绕接合,尾翼覆有极薄鲛绡布,非民间手艺所能及。
更关键的是,接缝处有一行极浅刻痕,几乎肉眼难辨:
“匠字第柒,戌时三刻放飞”。
这不是玩具。
这是宫中匠局专为边关战报传递所制的军用传信风筝!
据《工器志》载,此类纸鸢内置密匣,可藏绢书三寸,飞行百里不坠。
三年前因一次战报泄露,导致北境失守七城,朝廷震怒,下令尽数回收销毁,仅余三件封存内库,严禁流出。
如今,一件竟出现在死人胸前?
且尾翼被人刻意折断——像是某种信号中断,又似一种残缺警示。
沈观眸光骤冷。
他当即命人备马,亲赴裴府勘验现场。
禁军已封锁正门,但他熟稔巡防旧道,借后巷排水暗渠潜入,避过层层守卫,悄然抵达后院。
尸体早已移走,唯余地面一道湿泥拖痕,自书房门口蜿蜒延伸,直通偏房枯井。
井口边缘沾有几点暗褐污渍,沈观俯身轻嗅——铁锈味浓重,是血迹无疑。
他蹲下身,从袖中取出那片断翅残骸,指腹缓缓抚过骨架接口。
就在那一瞬,脑海中系统清音响彻:
【检测到高关联性证物,是否启动线索溯源——因果回溯模式?】
“开启。”沈观闭目。
刹那间,意识坠入一片幽蓝虚廊。时光倒流,景象流转——
画面浮现一座深宫作坊,铜炉烈焰腾空,老匠人正在组装第七架纸鸢。
铭牌烙印入库清单:存档编号柒,用途:北境联络专用。
随后,文书翻页,移交记录出现——经手人:内廷监丞崔允。
再往后,三年前战报泄露案发,其余两件尽数熔毁,唯此一件因“尚待核查”暂留库中。
时间跳转至半月前。
深夜,库房门启。
一名武官持令进入,银铃轻响。
他取走纸鸢时,袖口微扬,露出一枚精致扣饰——双蛇盘雷纹,铃动无声。
沈观心神剧震。
这枚袖扣……他在哪里见过!
记忆如潮水冲开闸门——第26章,黑衣人夜袭鬼рынok,刀光掠过烛火的那一瞬,对方左袖翻起,露出来的银铃,正是此纹!
“静听春雷”!
那是禁军“鹰扬营”的秘密信物,直属皇城戍卫,极少现于朝堂之外。
画面戛然而止,系统提示音冰冷响起:
【目标物品涉及禁军调度与内廷机密,推演风险等级提升至“赤限”。
继续深入将触发反溯预警,可能导致现实感知紊乱。
是否继续?】
沈观睁眼,额角渗出冷汗。
他握紧手中残片,指节发白。
一只本该封存宫中的军用纸鸢,出现在一位涉贪高官的尸身上;断翼暗示信息中断;拖痕指向枯井;而发放者、领取者、使用者,皆牵连内廷与禁军高层……
这不是弑父案。
这是一场精心布置的灭口。
而那个被称为“痴儿”的小风筝,恐怕才是唯一看见真相的人。
夜色再度笼罩京城时,沈观独坐灯下,将所有线索铺陈于案:账册、残鸢、袖扣描图、井边血迹样本。
他凝视良久,忽然起身,从怀中取出一枚灰扑扑的旧布袋——那是他在鬼рынok从老乞丐手中换来的“废品”,当时只觉其材质奇特,未曾深究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