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3章 校长:此子跟我年轻时很像 (第2/2页)
钱大均深吸一口气,小声说道:“本次全歼十一师团的机会只有一晚,李学文为了快速突破日军防线,两次使用了此前缴获日军的特种弹”
“特种弹?”校长一时间没反应过来,随即脸色微微一凝:“什么特种弹?说清楚。”
“就是.....毒气弹,都是缴获自日军的弹药”钱大均声音更低了,但确保每个字都清晰可闻。
客厅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。
校长脸上的笑容彻底收敛了,背着手,在原地踱了两步,目光闪烁,显然在急速权衡。
违反国际公约?这自然是个问题。
国家贫弱,校长对于西方列强的态度和国际观瞻向来极为敏感。
违反《日内瓦议定书》使用化学武器,若是传扬出去,必被日军大肆渲染。
更会授人以柄,引来英美等国的责难与外交压力,这对他一直坚持的“争取国际同情”的形象将是沉重打击。
校长背着手,又在窗前踱了两步,眉头紧锁。
客厅内的气氛一时有些凝滞。
钱大均屏息垂手而立,不敢打扰委员长此刻的思索。
片刻后,校长停下脚步,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:“战果如何?我军伤亡如何?”
钱大均立刻回道:“委座,效果极著,李学文把毒气弹用出花来了,第一次直接使用,打了守军一个出其不意,第二次更是巧妙.....”
当钱大均把李学文使用毒气弹的战术详细的讲过一遍后,委员长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,嘴角微不可察的上翘。
“好了,好了”
委员长转过身,脸上有着一股欣赏,感慨甚至有一丝追忆的复杂神情。
“这个李学文,打起仗来,是肯动脑筋的,不拘泥于常法,不墨守成规,善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,这一点...”
说到这里,校长停顿了一下,目光穿越了时间,回到了自己年轻时在军中叱咤风云的光辉岁月,语气中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得与怀念:
“这一点,倒是让我想起了当年率黄埔学生军东征,讨伐陈炅名的时候”
“那时我们也是装备简陋,兵力处于分势,但就是靠着出敌不意,灵活机动的战术,声东击西,迂回包抄,打得叛军措手不及最终克复惠州,奠定胜局”
校长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种沉醉于往昔峥嵘的意味。
钱大均屏息静听,在心里对于李学文的看重又高了几分。
说到这里,校长嘴角终于彻底扬起,带着一种发现璞玉般的欣慰和几分英雄识英雄的感慨。
轻轻吐出一句:“此子用兵之奇之活,与我年轻时,倒是颇有几分相似。”
这句话声音不大,却仿佛在安静的客厅里掷下了一颗无声的惊雷。
钱大均心中一震,深知这句话从委座口中说出,分量何其之重。
这几乎是对一个前线将领军事天赋的最高认可和期许,远比一纸嘉奖令更为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