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9章回响 (第1/2页)
白露过了,轧钢厂新址的盐碱地还泛着霜花。奠基碑上的红绸被风吹得猎猎响,碑脚埋着旧厂的最后一炉钢渣——这是老赵坚持的仪式。
何雨柱踩着硌脚的盐壳勘察,皮尺拉出车间基线。施工队长直摇头:“这地儿打地基得往下挖五米,全是淤泥层。”
预算表数字惊人。新书记翻着账本皱眉:“搬迁补偿款还没到位,先搭工棚吧。”
工棚是旧厂拆来的彩钢板,接缝处糊着报纸挡风。夜里北风嚎得像野狼,小李裹着棉被画图纸,煤油灯把影子投在板壁上晃如鬼魅。
设备迁移更遇难题。核心的结晶炉拆解时,技工发现炉胆与基础长在了一起——陶瓷胆壁上爬满结晶根系,硬拽会碎裂。
“得整体搬运。”老魏总工比划着,“连地基一起挖。”
百吨吊车开进场时,地面突然下陷。左履带陷进半米深,司机吓得跳车逃跑。勘察队钻探后发现:地下是废弃的盐井,民国时期坍塌形成的空洞。
方案改为分段切割。等离子刀切开炉体时,幽蓝结晶粉尘弥漫开来。工人们戴着防毒面具后退,只有小李上前取样——他注意到粉尘避开某种苔藓生长。
化验结果震惊全场:苔藓分泌的物质能抑制结晶增殖。植物学家认出来这是盐碱地特有的品种,县志里叫“碱蓬”。
新车间设计彻底推翻。老周女儿建议仿效碱蓬根系结构,设计立体培育架。图纸上的车间像巨型蜂巢,阳光透过玻璃顶棚照进培育池。
建材又卡脖子。蜂巢结构需要特种玻璃钢,全国只有一家军工厂能产。采购科带回坏消息:该厂正改制破产,设备拆卖废铁。
深夜,何雨柱带人潜入废弃军工厂。拆解设备时惊动看门狗,老赵用结晶粉掺馒头引开恶犬——第二天狗毛褪尽,皮肤却光滑如缎。
设备运回已是深秋。安装时发现少个关键齿轮,尺寸特殊无从替代。小李对着旧图纸发呆,突然冲向废料堆。
他在民国铁轨旁找到个锈蚀的齿轮组,刮尽锈斑后露出德文铭牌:克虏伯1912。尺寸毫厘不差,像专为这台设备打造。
试产日飘起小雪。结晶在新型培育架生长迅猛,形态却出现变异——本该是规则晶簇,却长成扭曲的棘刺状。
军工代表取样检测后变色:“结构强度降了三成,达不到防辐射标准。”
问题出在光源上。新车间用的节能灯光谱不全,影响结晶分子排列。换回老式白炽灯又遇麻烦:全国淘汰白炽灯,货源断供。
知青点传来消息:郑干事在监狱办灯泡厂,专产特种白炽灯。新书记亲自去谈判,带回的合同写着:以技术入股换货源。
第一箱灯泡进厂时,工人们沉默地围观。老赵突然砸碎灯泡:“用仇人的东西,窝囊!”
黑暗中小李点燃煤油灯。跳动的火光里,结晶突然恢复规则生长——它们需要的不是特定光源,而是全光谱波动。
解决方案土得掉渣:用镜阵反射阳光,阴天辅以煤油灯。培育车间变成万花筒,光斑在晶丛间流转如金鱼。
产量稳定了,新麻烦又来了。盐碱地地下水含氟超标,结晶吸附氟元素后脆如饼干。净化水设备买不起,老周女儿想起父亲日记提过:碱蓬根能富集氟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