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6章熔炉 (第1/2页)
小满刚过,轧钢厂新熔炉的耐火砖就开始龟裂。炉膛渗出的铁水在地面凝固成狰狞的瘤状物,像某种来自地底的呕吐物。
老赵用钢钎捅了捅结壳的出口:“砌炉的砂浆掺了太多粉煤灰。”
何雨柱抓起一把废弃的耐火泥,指尖搓出粗粝的颗粒感。去年“节约运动”时采购科压价三分之二,供应商往水泥里掺了过量的矿渣。
更糟的是军工订单突然升级。新式穿甲弹要求钨钢弹芯,全厂只有小李在俄文笔记里见过相关工艺:“需要真空熔炼炉,咱们这老式炉子连温度都控不准。”
郑干事从干校寄来的建议信带着霉味:“土法上马!用石墨坩埚加鼓风机!”试验时坩埚炸裂,飞溅的钢水点燃了劳保用品仓库。
大火扑灭后,调查组在灰烬里扒出半截熔化的保险箱。里面是1978年的设备采购合同——本该淘汰的老式熔炉被记作“技术升级项目”,签字人是郑干事。
“这是犯罪!”军工代表踩着滚烫的瓦砾,“熔炉温度波动导致弹芯晶格畸变,前线打靶三次炸膛!”
全厂停产整顿。工人们拿着放大镜筛检半成品,报废弹壳堆成新的铁山。老周坐着轮椅来车间,用还能动的左手磨样品:“钨钢要慢冷,咱们出炉就浇冷水,哪能不裂。”
解决方案卡在设备上。真空熔炼炉要外汇指标,郑干事却早就把今年额度换成了日本彩电——放在党委书记会议室。
山穷水尽时,小李在废料场发现宝贝:退役的潜艇耐压壳。割下的弧板正好当炉胆,军工出身的新书记特批“用于战备”。
安装却遇上麻烦。耐压壳钢板太硬,全厂只有老周能焊这种特种钢,可他左手还在复健。
深夜车间亮起孤灯。老周坐在轮椅上指挥,小李操作焊枪。焊缝需要不间断完成,焊到凌晨时小李右臂痉挛,老周用左手握住他手腕:“稳着,就像当年教你的那样。”
新熔炉点火那天,全厂都来围观。真空泵却突然卡死——德国产的密封圈被换成国产仿品,摩擦系数差三倍。
军工代表摔了安全帽:“又是郑干事干的?”
“这次真不是。”设备科递来领料单:签字人是老周。
瘫痪的老师傅被推到炉前。他盯着假冒密封圈看了很久,突然嘶哑道:“这是我女婿厂里产的……去年我让他走咱们厂路子……”
线索炸开。老周女婿的乡镇企业专做进口替代件,所有产品都经郑干事验收入厂。调查组顺藤摸瓜,发现验收标准被故意降低——公差放宽十倍。
灾难接踵而至。新建的污水处理池渗漏,铬酸盐污染地下水。厂区井水变黄,饮水的野猫成片脱毛。
环保局开罚单那天,井口飘出怪味。抽干井水后发现井壁衬管裂缝,用的正是老周女婿厂的劣质水泥。
“报应啊。”老周在病床上捶打残腿,“我贪那点回扣害了全厂!”
新书记却作出惊人决定:不清洗井水,直接改建封闭式循环系统。“井里铬酸盐浓度正好做钝化液,省了化工原料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