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5章 庆中秋,终别离 (第1/2页)
天边泛起了鱼肚白。
数百太监宫女在四周侍立,一众妃嫔眼含悲伤不舍的望向皇帝。
楚延道:“女真近十年来不断犯边,前朝一直未能给予其雷霆一击,致使其势大,已到了不得不打的时候。”顿了下,又看着泪汪汪的湘云说道:“朕要亲征,也是不得已为之,一来新朝初立,国库空虚……”
按理说,朝廷议定的事不必再与她们解释,只是楚延仍把内外局势给说出来,只为说一件事:
自己不得不再去打一场立国之战!
半晌,元春主动说道:“社稷之重,在于陛下一身,今陛下欲要亲征,妾身等再劝阻,恐再难变更陛下心意。”
楚延笑道:“今年内解决掉贼酋,年前就回来与你们过大年!”
众人稍稍心安,张皇后柔和说道:“前夫为皇帝时,从未有过御驾亲征念头,今陛下神武英姿,亲自领兵北讨贼酋,妾等姊妹众人,唯有日夜在宫中为陛下祈福,盼陛下早日归来,以安社稷。”
楚延开玩笑道:“我要是回不来,指不定你还能当皇后!”
周围众人无不侧目,黛玉忙说道:“远征在即,还说这等不吉利的话!”
张皇后微笑道:“做陛下的贵妃,远胜做前朝皇后!”
秦可卿用扇子遮住半张脸妩媚笑道:“这倒是~”
张皇后听出意思,脸上一红,给她一个白眼。
楚延拉住黛玉的手,感叹道:“顽笑罢了,天下间能围困住我的人还未出生。”顿了下,对她们说:“你们回大观宫居住罢,平日里也能跟亲人团聚,不至于闷得慌。”
又问道:“元春你要回家还是留宫中?若是回家,朕就让皇后管辖六宫,清河协理。”
被突然点到名字,清河不禁看向自己的皇帝丈夫,先前他说顽笑话时,其实她也被吓住了。
可如今他又将六宫再次交给皇嫂,足以见得信任她。
张皇后推辞道:“妾不好再管六宫,如今后宫中有管家之才的妃嫔众多,陛下请再挑一人暂管。”
楚延道:“这是旨意。”
张皇后语塞,无言以对,只能接下。
楚延笑道:“你又没生病,朕也给你找了帮手,不会让你劳累。”
张皇后轻叹,能管辖六宫,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嫔妃对之梦寐以求,可在他看来,不过是一份劳累的工作。
元春这时才开口道:“妾已嫁入皇家,再不好多回家中,仍留宫中居住,待要过年时再回大观宫。”
楚延道:“随你喜欢罢,你在宫里就仍和皇后一起管事情。”他看向宝琴等人:“若是宫中有事情,姑娘们觉得不好,可提出意见,你们协商解决,若还是犹疑不决,就放着,等朕回来再说。”
这是给她们反对的权利,虽然她们大概率用不上,但要有。
接着,他取出一枚金令牌,塞到黛玉手里,说道:“这是调动宫中禁卫的令牌,若是宫里有人犯上作乱,你就命侍卫进宫平叛,拿捏不准主意的,或等我回来,或召大臣来商议。
除开宫中事,倘若左丞相褚明派人进宫要你调动禁卫,你看情况答应。”
黛玉怔住,众人也看得出神。
这才是真正的尚方宝剑。
皇帝领兵征讨女真,城中兵马最强者莫过于拱卫皇宫的禁军,楚延却把调动权交给了林黛玉。
黛玉握住他的手,眼睛看着他:“谢陛下信任,可我不过闺中小女子,不知兵事,恐不能管禁卫。”
楚延笑道:“若真有事情,万余禁卫不能白放着,须得有人做主调动。你放心,禁军将领忠心于我,若是有人伪造你命令,让他们杀尽朝中大臣,他们也不会去做。给你管兵权,是让他们师出有名。”
自古以来,禁军的统辖都是重中之重,关系到皇朝兴衰。
皇帝们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,或交给皇子,如李世民,或给宦官,如唐朝中后期,或给皇亲国戚,但无一例外的,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。
楚延虽然也信任不少大臣,但他是开国皇帝,容易形成先例,考虑到今后的皇帝不大可能出京城,所以将禁军的调兵权留在宫里,不交到外面。
黛玉紧握住,点头道:“我收下了,也记着了你吩咐的话!”
楚延一笑,给她说了一些注意的事,又叮嘱了下元春她们。
天空逐渐亮起,心中虽还有许多话,终究是说不完的。
楚延回头道:“最后一件事,紫鹃,你到近前来。”
身后远远跟着的紫鹃忙走到近前,楚延取出一个青花云鹤纹小瓶子交给她:“这是给你姑娘的药,她要是病得难受了,你就给她吃一枚。”
黛玉噗嗤笑起来,众人都看向她,她又脸上红着不好意思的转头去。
湘云笑道:“皇帝哥哥考虑周全,知道林姐姐不肯多用,才将药交给紫鹃管着。”
紫鹃也笑了,手里紧攥着药瓶。
她知道这药丸的珍贵,那日姑娘流泪一日,陛下守在姑娘身边,随后就是用这药治好了姑娘。
楚延笑了下,说:“你的也有。”说着也拿出一个小瓶子递给她,“后宫嫔妃若有病重将逝,你也用药治好她们。”
湘云一时有些受宠若惊,她也知道这仙丹的珍贵。
张皇后行礼笑道:“谢陛下赏我等仙丹灵药以救急!”
众人这才回神,丹药是给她们用的,乃是皇帝赏赐,于是纷纷行礼。
楚延再想了想,的确没事情可说了,便拿出一封信来。
“这是谁的信?”宝琴问道。
“是谢昭君的。”楚延撕开信封,“她说要在盛宴将散时拆开,朕一直留到现在,就是要看看她要卖什么关子!”
众人大为惊奇,都看过来。
楚延拆开信,三枚平安符就掉了出来,宝琴忙弯腰去捡,放在白皙手掌心给呈递给他看。
“有意思,你先收着。”
楚延说道,低头看信。
“夫君如晤,妾顿首以拜。”
谢昭君信中措辞温婉,话语娓娓道来,说了三件事。
一是叮嘱他打仗小心,辽东天寒,多带些衣裳去。
二是她占卜问卦,河子沟、沙尔山一带有异象,可命人前去打探。
三是平安符。
最后,谢昭君写道:“妾恐要来年四月,河水解冻才能上京,那时再拜伏夫君跟前,请夫君责罚。”
看完后,楚延想了好一会,才说道:“她是越来越神神道道了。”
说着,将信交给最好奇的湘云看,宝琴和黛玉几人也忍不住凑过去一起看,秦可卿稍慢了一步,却也仗着身高伸长脖颈去看这封信,对那位谢昭君十分好奇。
只是她们看完后,也是面面相觑,无言以对。
楚延回头说道:“晴雯,迎春,你们过来。”
二人走上前,刚才拿起平安符的宝琴,猜出夫君所想,便将其中两枚分别交给她们,最后一枚给了林姐姐。
黛玉一手握金令牌,一手捏平安符,心中思绪纷飞。
晴雯同样不解其意,为何远在金陵、素未谋面的谢贵妃,会送她一枚平安符。
迎春就只收好,并未多问。
楚延朝她们再笑道:“今年的中秋赏月就到此,都回去睡下罢!”
太监们忙将步辇抬来,可见他们也困了。
众人虽有不舍,也只得上了步辇,与楚延一道离开了湖心岛。
过了七孔桥后,各回各家,热闹的中秋宴终究散去,宝钗往荷花池走,远远又看了一眼回到紫宸堂的楚延,本想吩咐莺儿去为她做一件事,可见她也困倦得厉害,只得罢了。
……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