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篇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通篇文学 > 三国:昭烈谋主,三兴炎汉 > 第399章 相爷放下的这张大网,将涵盖整个天下

第399章 相爷放下的这张大网,将涵盖整个天下

第399章 相爷放下的这张大网,将涵盖整个天下 (第1/2页)

徐州。
  
  府库前,新到的一批军需物资堆积如山。
  
  锦旗招展,兵士肃立。
  
  徐州校尉许耽亲自点验。
  
  待押运官吏交割完毕,许耽即命心腹将物资尽数搬入内库。
  
  是夜,许耽召军司马章诳至密室。
  
  烛光摇曳,映着满室绫罗绸缎、金银器皿,盐砖茶叶。
  
  军司马章诳见状,面露忧色,低声道:
  
  “许校尉,今年物资较往年又丰了三成。”
  
  “我等若再如往常般截留,恐有不妥啊。”
  
  许耽不以为意,随手抓起一把粟米,任其从指间流下:
  
  “……章司马多虑了。”
  
  “放眼我大汉各州郡,哪处不贪些军饷?”
  
  “若独我徐州清廉,反倒显得不合群,显得清高了。”
  
  章诳环顾四周,压低声线:
  
  “李相爷近年来大力整肃吏治,已查办了不少贪墨官员。”
  
  “下官听闻御史台已派暗使四处查访,万一……”
  
  许耽哈哈大笑,拍着章诳的肩膀:
  
  “章兄过虑了!贪污之道,贵在分寸。”
  
  “小贪怡情,大贪伤身。”
  
  “我等每年只取一成半,朝廷哪会察觉?”
  
  “何况贪腐古来有之,岂能尽绝?”
  
  “只要咱们不做得太过分,朝廷一般是查不到的。”
  
  “就算查到了,那也不见得就会深入查办,毕竟要牵扯出许多人出来。”
  
  “所以这些年,某一直让尔等控制分寸,只要别太过分,出不了事的。”
  
  说着,又凑近耳语:
  
  “何况京师各位大人那里,年节孝敬从未短缺,他们自会替我等周全。”
  
  章诳仍不放心,又道:
  
  “平准监那边可打点妥当了?”
  
  “他们掌管商贸,最易看出破绽。”
  
  这里章诳提到的平准监,其实是汉朝的“皇商”。
  
  因为汉朝是没有皇商的,也没有比较系统的官营企业。
  
  最多就是掌管重要资源的盐铁,由大司农负责。
  
  但在李翊的统筹下,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。
  
  李翊认为,必须把全国的大型商贸统一起来,才能方便管理。
  
  否则一定会使财富大量外流,不能被政府及时有效的吸收。
  
  所以他统筹各方资源,整合地方各个部门。
  
  专门设立了类似后世央企、国企的部门。
  
  设立了掌管河北全部商贸的“河北均输令。”
  
  “均输”为汉代原有经济官职,主管物资调配与官营贸易,符合“国企”职能。
  
  “河北”则是为了明确辖区,地理指向清晰。
  
  凡黄河以北,含幽、冀、并等州商贸皆由河北均输令掌控。
  
  而在中原,则设立了中原平准监。
  
  “平准”源自汉代平准令。
  
  职责为稳定物价、官营贸易,与“皇商”性质契合。
  
  “中原”也是涵盖核心区域,凸显战略地位。
  
  其涵盖司隶、豫兖徐等州。
  
  “监”则是为了体现监察与管理的双重职能。
  
  二者单独分立出来,不受大司农管辖。
  
  这也是李翊搞行政划分的习惯,让各职能部门相互制衡,相互牵制。
  
  避免一家容易掌控太多利益,使得其尾大不掉,不好收盘。
  
  所以章诳这里之所以要问平准监那里打点好没有,就是因为人掌管着徐州的商贸。
  
  而两个人贪污的军饷,要想变现的话,只能“走私”。
  
  所以平准监那边不能不打点。
  
  许耽挑眉笑道:
  
  “平准监上月纳妾,我等送的贺礼抵他三年俸禄。”
  
  “……放心吧!”
  
  随即正色道:
  
  “老规矩,两万人的军供,发一万五千人的量。”
  
  “各级官员分三成,余下两成……你懂得。”
  
  章诳会意点头——那两成自是孝敬朝中权贵。
  
  许耽是非常有原则的贪腐。
  
  因为在古代就算是喝兵血,吃兵肉,那也是有讲究,有学问的。
  
  有的将领,他手底下有一万人,他报两万人上去。
  
  然后领两万人的军饷。
  
  其中一万的军饷是真要发到基层官兵手里,多出的一万则是自己和几个心腹一起瓜分。
  
  他是贪了军饷,但该属于士兵的军饷他也给足了。
  
  所以打仗的时候士兵也会卖力的打。
  
  就算不打仗,至少不会闹事儿。
  
  而有的将领就奇葩了,同样是拿了两万的军饷。
  
  自己和心腹瓜分了一万五。
  
  剩下的五千给那一万个官兵。
  
  那这一万人能领到多少军饷?
  
  这肯定要打折扣的呀。
  
  士兵们一看到手的军饷居然缩水了,我可去你的吧。
  
  那还打个鸡毛的仗啊。
  
  临阵放三枪就行了,还指望兄弟们给你拼命?
  
  门儿都没有,这么点钱玩什么命啊?
  
  甚至有的兵就开始闹事儿了,最后惊动朝廷。
  
  朝廷查办下来,全部都得玩完。
  
  所以许耽就属于聪明人的那一类。
  
  此前李翊是治理过徐州的,他在李翊手下,也学到了不少教益。
  
 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“让利”原则。
  
  别什么都想着自己,还要想着大家。
  
  大家都好,才是真的好。
  
  这样出了事儿,才有一帮人扛着。
  
  这便牵扯到许耽学到的“法不责众”第二原则了。
  
  让更多人心甘情愿上贼船,上面才不好查办你。
  
  许耽忽又想起什么,对章诳吩咐道:
  
  “今年新到的那批弩机,工艺精良。”
  
  “若是全部截留恐太显眼……”
  
  “许公的意思是?”
  
  许耽思忖片刻:
  
  “……拣选三百具最好的,送往刺史府。”
  
  “就说是徐州将士节余所献,表我等效忠之心。”
  
  “其余的分与各郡县豪强,他们自会记住我等好处。”
  
  二人正商议间,忽闻库外喧哗。
  
  一个小校急匆匆跑来:
  
  “禀校尉,下邳都尉曹宏求见,说是有紧急军务。”
  
  许耽脸色一沉:
  
  “让他候着!”
  
  转头对章诳冷笑:
  
  “必是为那批战马而来。”
  
  “曹宏这厮,总想分一杯羹,却不知进退。”
  
  章诳忧心道:
  
  “曹都尉毕竟是曹家人,他在京城里也是有人的。”
  
  “咱们在徐州搞得风生水起,不带上曹家人,是否不太好。”
  
  “若是拉上他们一起,至少将来出了事,有曹家人一起扛着。”
  
  许耽摆了摆手:
  
  “……曹家早已今非昔比。”
  
  “曹豹这厮,本是庸才。”
  
  “也就靠着从陶公那里继承来一支丹阳精锐,然后早早跟随天子打天下。”
  
  “确实让他侥幸立下了一些军功。”
  
  “如今其倒是飞黄腾达,得到了汉室的回报。”
  
  “像咱们,同样是最早跟随天子的,如今不照样只能吃上面吃剩下的汤水吗?”
  
  许耽说他们只是“喝汤”,自是笃定。
  
  他们现在得到的这批徐州军供,已经被上面克扣了几层了。
  
  对此,许耽也无可奈何。
  
  尽管同为原始股东,可谁让他们当初入股时,股份太少了呢?
  
  人徐州麋氏,要钱给钱,要粮给粮。
  
  现在兄弟两个,一个当大司农,一个当中原平准监。
  
  念及此,许耽又不得不感叹老刘是真厚道。
  
  滴水之恩,涌泉相报。
  
  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。
  
  当年你拿徐州的财富投资我,现在我公司上市了,我拿天下的财富还给你。
  
  唉……
  
  许耽又是一声长叹,摇了摇头,对章诳接着说道:
  
  “何况这批河西骏马价值千金,岂能便宜了他?”
  
  “他们曹家在京城中捞的油水还少吗?”
  
  “居然还要跑到徐州来,跟我们抢这点儿汤喝!”
  
  说着,他眼中闪过狡黠:
  
  “挑十匹老弱病残的给他,就说朝廷物资紧张。”
  
  “让他将就着用。”
  
  待分赃既定,许耽唤来书吏:
  
  “造册时记得,绢帛受潮霉变三百匹。”
  
  “粮粟鼠耗二百石,兵械运输途中损坏五十件。”
  
  书吏心领神会,奋笔疾书。
  
  章诳看着满载而归的车辆,忍不住慨叹道:
  
  “想当年你我投军之时,也曾立志报效国家。”
  
  “如今……”
  
  许耽冷笑打断他:
  
  “章兄怎又迂腐了?”
  
  “诸葛亮在关中抵御魏贼,我们在徐州戍防,这都是报效国家嘛。”
  
  “何况你又不是不知道,如今这世道,清官难做。”
  
  “相爷反贪反腐是不假,但他一直是反的大贪。”
  
  “像咱们这种小贪,相爷如果都要来斤斤计较的话,他便不是李相爷了。”
  
  “……许公,此言何谓?”
  
  章诳挠挠头,不解地问道。
  
  “因为这事儿要得罪太多人了,相爷是不会去做这样的事儿的。”
  
  “就算去做,也会找别人去做。”
  
  “好了,先不聊这个了!”
  
  许耽背着手,正色说:
  
  “总之,你我小心应对,是不会有事儿的。”
  
  忽有快马驰至,使者高呼:
  
  “丞相府急令!”
  
  “命徐州即日整备军资,三日后发往关中!”
  
  许耽接令,略看一眼便递给章诳:
  
  “看来关中的战事比较吃紧。”
  
  “正好将那些陈旧物资清仓,省得占用库房。”
  
  章诳迟疑道:
  
  “若是前线将士因器械不良而败……”
  
  许耽哈哈大笑:
  
  “害,我们这一部,总共才提供多少军械?”
  
  “这点儿军械,放在整个关中军里,那是九牛一毛。”
  
  “到时候就算是坏的,只因正常损耗上报即可。”
  
  “何况胜败乃兵家常事,与我等何干?”
  
  说到这儿,他压低声音道:
  
  “……仗打得越久,朝廷拨付的军资越多,岂不美哉?”
  
  夕阳西下,府库重门缓缓关闭。
  
  许耽志得意满地揣着新得的玉璧,哼着小曲往私宅而去。
  
  章诳落在后面,望着校尉远去的背影。
  
  又回头看看库门上巨大的铜锁,不禁长叹一声。
  
  是夜,
  
  徐州府库内,烛火摇曳。
  
  校尉许耽正将一袋袋铜钱装入箱中,额上渗出细密汗珠。
  
  忽闻门外脚步声近,忙掩好箱盖,整衣而坐。
  
  来者乃徐州平准使陈应。
  
  其出身徐州望族陈氏,也是当朝首相的族弟。
  
  陈应面带笑意,径自入内:
  
  “许校尉近来可好?”
  
  许耽起身相迎:“
  
  ……劳平准使挂心,一切如常。”
  
  说着指指案上箱箧,“此番还是原先那些数目。”
  
  陈应瞥了一眼,忽嗤笑道:
  
  “许校尉啊许校尉,汝今年几何了?”
  
  许耽一愣,不解其意,怔怔答:
  
  “虚度五十有三了吧。”
  
  “枉汝还是徐州校尉,怎的做事总如妇人般畏首畏尾?”
  
  陈应摇头叹息:
  
  “这些年来,每次都是这些零碎数目。”
  
  “实在令人失望。”
  
  许耽闻言,面露窘色,叹气道:
  
  “……唉,非是某不敢,实是朝廷近来查得严苛。”
  
  “内阁新颁律令,贪墨军饷过十贯者即处极刑。”
  
  “反主动克扣军饷的,皆要弃市。”
  
  “这令某不得不小心谨慎呐。”
  
  陈应眸中一凛,忽压低声音说道:
  
  “汝可知这些物资最终去向?”
  
  许耽摇了摇头。
  
  他只负责交军功物资,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变现。
  
  而这批物资肯定只能走私到别处去。
  
  可具体去向是哪里,许耽还真不太清楚。
  
  “鲜卑。”
  
  陈应吐出二字,见许耽变色,续道:
  
  “近日有鲜卑大人遣使而来,愿出高价购进一批货。”
  
  “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。”
  
  许耽身躯一震,颤声问:
  
  “他们要多少?”
  
  陈应自袖中取出一张纸,递给许耽。
  
  “这是鲜卑人的物资清单,你自己看看罢。”
  
  许耽接过展开,只见上面赫然写着:
  
  茶叶五千斤,精盐三千斤,霜糖三千斤。
  
  绢帛两千匹,铠甲斗具三百副。
  
  许耽看罢,几乎跌坐在地:
  
  “这……这数量也太多了!”
  
  “平准使明鉴,某这些年来小心翼翼,所贪之数尚不及此十一。”
  
  “若要凑齐这些,至少需十年之功!”
  
  陈应冷笑一声:
  
  “所以才说汝缺乏魄力!”
  
  “且看当年与汝一同追随天子打天下的曹豹,如今在京城是何等风光?”
  
  “而汝呢?”
  
  “也算是最早追随陛下的一批老臣,如今只堪堪混得个区区徐州校尉。”
  
  “还要终日战战兢兢,所为何来?”
  
  许耽默然,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案上的竹简。
  
  他想,曹豹混得比自己好,难道不应该是因为他有丹阳军吗?
  
  陈应又凑近些,声音几不可闻:
  
  “鲜卑人出手阔绰,这个数……”
  
  他比划了一个手势,“够汝十辈子锦衣玉食了。”
  
  许耽瞳孔骤缩,呼吸急促起来。
  
  陈应趁热打铁:
  
  “一旦事成,还需贪这些零碎作甚?”
  
  “下下辈子都不必愁了。”
  
  烛火噼啪作响,许耽面色变幻不定。
  
  良久,方哑声道:
  
  “此事关系重大,容某思量数日。”
  
  陈应颔首:
  
  “……三日后,某再来听信。”
  
  临行又回首道:“莫忘曹豹当年也不过是个徐州武夫,如今却是何等气象?”
  
  “大丈夫处世,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,岂可庸碌一生?”
  
  “汝自己好生想一想吧,都到了这个年岁了。”
  
  “再不努力拼一拼,便真的庸碌无为一生了。”
  
  待陈应去远。
  
  许耽独坐库中,对烛长叹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和离后,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,开局混沌道体!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:开局满级力量,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: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